“活力寧波·薪火相傳”初冬行山
2016/12/03

2016年12月3日,由本會青年部發起的“活力寧波·薪火相傳”初冬行山正式舉行,受到了同鄉會會員與在港其他寧波同鄉會社團的積極響應。本次最終選擇攀登的是獅子山。

 

獅子山,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,同樣端坐於香港人的精神高地,端坐於一條共同血脈的巍峨原點。有句話說,獅子山在,精神就在,香港就在,獅子山就是艱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代言。獅子山見證了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今日國際化大都市的艱辛歷程。 “同處海角天涯,攜手踏平崎嶇”,紅透香江經典歌曲《獅子山下》,說出的便是香港的秘密。

 

是日天高雲淡,氣溫適宜,加之陽光照射並不強烈,非常適合行山。大家集合於獅子山腳下,一行30餘人拾級而上,途中嘮嘮家常,一路談笑風生。不知不覺,已行至“香港回歸紀念亭”,一部分老鄉打算在亭子裡休息一下,另外一部分年輕同鄉選擇繼續攀登,去“獅頭”上看看。

 

其實,獅子山上那頭俯伏山頂的“獅子”,是由大自然操刀,經過不斷的風雨侵蝕,直至最近的數百萬年才形成的。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,獅子山則是花崗岩。花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風化侵蝕,但獅子山卻十分特別,經過千百年仍可清晰見到“獅子”的頭、身及尾。登上獅頭,俯瞰香港,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開闊感。拍照留念後,大家折回“香港回歸紀念亭”,與其他老鄉匯合後,一起去看望夫石。

 

望夫石在獅子山系的一座小山上,擁有似人的身軀,約十幾米高。此大石上有兩塊石,一大一小並排而立,造形狀似婦人背著孩子,“母親”的頸部和“孩子”是源於岩石的水平節理,而身體部份則為垂直節理而形成。母子迄立在山峰上,遠望山下沙田區城門河、沙田新市鎮一帶。望夫石形態流露著盼望,加上流傳民間的夫妻別離悲慘故事,遂成為了當地地標,也成為了熱門的旅遊勝地。不少人皆認為攀登望夫山,細聽望夫謠,是何等的淒美動人。在2007年的“珍惜岩石自然美──香港最美岩石選舉”活動中,望夫石榮膺首位。

 

太陽漸漸西沉,一睹望夫石真容後,大部隊開啟了下山的旅程。下山後,老鄉們在大圍一家餐廳共聚晚餐,眾人紛紛感慨離開家鄉寧波,如今“同處海角天涯”,希望能藉同鄉會這個平台“攜手踏平崎嶇”,在香港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青年部包海東主委,鄒漢章副會長,林光宇、戴偉民常務理事,陳興達理事等參加了本次活動。

 

回到頁頂